张飞能不高兴的要命吗?
他还差这口伙食吗?
这又算得了什么?
他现在可是处于一个地方富户地主,到士族世家的关键时期。
他就缺跳板和见识。
恰好闻人升满足了他的需求,他自然舍得付出。
随后闻人升和赵二两人,就在张家庄园安稳下来。
两天之后,闻人升让赵二叫他一家老小,连同整个村子里的赵家都请到张家来住。
张飞自然是举双手欢迎的。
两天下来,他已经从闻人升这里,得到很多见识。
每天都在期待着乱世到来,他好建功立业,封侯升官。
这年头,打仗靠的就是宗族血脉。
指望啥信念的,能团结一部分人,但核心权力都是血脉分封制。
得等到到科举盛行,才能靠着礼法和文官,建立起新的统治体系。
而张飞这家伙别的没有,就是豪爽。
庄客想让一家子投靠过来,他怎么可能因为对方吃得多就拒绝?
不可能的。
毕竟三国演义的设定,他这个豪爽人设是不会变的,豪爽,不在意钱财。
要知道他是见了刘备一面,听了对方对时局介绍,知道将来是乱世,可以马上取功名后,就把所有家产都拿出来捐助刘备起兵的。
在闻人升的估算,张飞的总家产,得有上千万钱吧。
毕竟募集了300人马,共有六屯兵。
汉朝规定,战兵(前线杀敌的士兵)一个月能拿到九百钱,杂兵一个月能拿到六百钱。
那么300人,一个月军饷就得有27万钱。
如果没有千万家财,这些士兵一年都养不起,那还募集干嘛?
要知道除去军饷,还要储备粮草、军械,这才是大头。
相比之下,关羽是杀人逃犯,刘备只是个摆地摊,卖草鞋r,三人中后张飞最有钱.
就因为刘备能够看清楚大势,还有个更好的身份出身,所以张飞就耗尽家产,跟着刘备混。
闻人升一眼就看出来张飞心里在想什么。
他追求的是社会地位的改变。
他现在是地方土豪,他既没有举孝廉的门路,也没法考科举。
即便是现在是灵帝刘宏在位,可以买官,他也没有买官门路。
汉灵帝订下的卖官鬻爵价格表,郡守级这种年收入两千石的官职,通常是要两千万钱的价格才能够买到。
当然现在可不能直接称呼灵帝,这是死后才有的称呼。
只能称呼为“天子,陛下,圣上”之类的。
以张飞的家产,倾家荡产,应该是能买到一个郡守以下的大官。
问题是张飞这种土豪,就是想买,也没人卖他的,你就是想买官,你自己也得是士族的一分子才行。
当然钱到位了,也不是不能通融。
问题是张飞还有些洁癖,看不起贪官污吏,所以他是不可能答应买官去做,宁可靠军功起家。
其实刘备正确的出路是一方面抓军功,一方面多搞缴获,然后去买官。
只是名声就差了。
可惜他不会这一手。
当然这都是三国演义的设定,真实历史上如何,细节不得而知。
士人是虚伪的,一方面自己争相给族里买官,一方面又看不起买官者。
整个就是精神分裂。
随后这些天,闻人升将自己一大家子都带在张飞庄园时,吃吃喝喝。
当然他也要体现自己真正的价值。
不然的话,张飞不计较,他的管家和族人可是会计较的。
随后闻人升随意看了看张飞的田地,提出了一些增产的建议,让粮食长势更好。
张飞家的田,都是有水渠的,可比他们赵家的地好多了。
大旱也影响不到。
又看了看张家的养猪场,屠宰可不能光靠收别人的猪,那样不稳定,还是要有自己的养猪场。
最后是看了看酿酒之地。
总之几个建议之后,张飞若是在安平之世,足够将家产翻个七八倍不成问题。
接受了这些建议,看到成果之后,张飞更是将闻人升当成当世奇才。
光吹牛皮,吹不了多久就破了,能够促进生产,增开钱路,那才是牛人。
这年头,管子还是挺牛逼的。
诸葛亮都自比管仲,可见对商人还不是很歧视。
糜竺就是大商人,也能入仕,只是地位不高。
略施手段后,闻人升就开始与张飞,说下一步的事。
招兵买马。
先招募了50人一屯兵。
省得负担太重。
演义中,上来就散尽家产,那是不可取的。
没有细水长流的根据地,如何长期养兵?
一回就挂了。
刘备就是前期没有根据地,四处流浪,结果到处被打,打得凄惨无比。
丢了天时,就是在这个时候丢的。
等到得到诸葛,那时候北方平定,南方也半平定,没有多少腾挪周转空间了。
诸葛亮能硬生生地挖出半个荆州和一个西川来,实属不容易了。
然而两眼,又少一眼,彻底没戏了。
随后闻人升就利用这招募的50乡勇,进行训练。
他自然是有很多训练之法。
首先要保证大家吃好喝好,营养均衡。
接着训练队伍阵形,作战技能。
他训练的法子就是戚继光的法子。
历史五千年,唯独戚继光从各种细节上,几乎是在按照攻略在写如何训练,如何作战。
而穿越者要做到的,就是提供足够的后勤。
然后照着对方的法子练就是了。
各种地形都给你考虑到了,南方怎么打,北方怎么打。
草原骑兵怎么打,散兵游勇怎么对付。
兵贵杂不贵精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